俩兄弟娶了俩姐妹,听起来好像是亲事更上一层楼,挺不错的,但实际生活中这种情况很少见。一来是因为婚姻得靠缘分,俩兄弟和俩姐妹都相互看对眼的概率太小了。二来家长通常也不会赞成,表面上看是辈分称呼上有点乱,但实际上是担心家里万一闹矛盾,亲兄弟姐妹之间翻了脸,那就不值了。
民国时期,周作人和周建人两兄弟,后半辈子像是不认识的人一样,原因就是他俩分别娶了一对姐妹。
【留学日本,温柔贤惠的日本女子往往是文青最爱】
民国时期,许多有志之士选择到国外深造,其中不少人把日本当作了首选之地。尽管那时候中日经常打仗,但日本的发展程度还是吸引了好多中国人。再加上日本和中国隔海相望,交通往来很方便,更重要的是,日本的东西不贵,大多数中等收入的家庭都能负担得起,因此,去日本留学的中国人特别多。
那时候,日本虽然也是个资本主义国家,但科技水平不算高,因此从日本留学回来的人,科学家不多,大多是革命家或文人。毕竟,日本当时的改革浪潮闹得沸沸扬扬,对中国留学生的思想产生了很大影响。
另外,那些在日本留学的人,身处外国他乡,自然会感到孤单和寂寞。而日本女性出了名的温柔细心,对中国留学生来说特别有吸引力。因此,那时候在日本的很多中国人都娶了日本女性为妻,比如孙中山、郭沫若、李叔同等知名人物就是这样。
【周作人随鲁迅一同赴日,与打杂妹羽太信子暗生情愫】
周作人是鲁迅的亲弟弟,他俩一块去了日本留学。那时候,他们和其他留学生合租了一个大房子,还找了个小姑娘帮忙做家务活。
这个帮忙干活的小姑娘叫羽太信子,她脸蛋圆圆的,看起来挺和气,做起事来麻利又爽快,性格挺火辣。相反,周作人是个特别害羞的小伙子,整天默默无闻,还没说话脸就先红了,这样的他很容易让女人产生母性和想要保护他的冲动。因此,羽太信子不知不觉中就对周作人多了几分关照,这让周作人心里暖洋洋的。
周作人是家里的二哥,一般来说,大哥在家里像是个保护伞,小弟呢因为是老幺,所以更受宠爱些,唯独他这个二哥,夹在中间,既不显眼也不被重视。
周作人性格有些胆小,爱依赖别人,所以他特别喜欢羽太信子。他们俩性格挺合得来,很快就坠入了爱河。后来双方家里都答应了,羽太信子就嫁给了周作人,跟着他一起回了国。
【周建人正值空窗期,又与羽太芳子日久生情】
这时候,大哥鲁迅按照咱们中国人的老规矩,找了一栋大房子,让全家人都搬了进去。羽太信子就开始管起家里的琐事了,因为她怀了孕,所以特地把妹妹羽太芳子从日本接过来帮忙照顾自己。
那时候羽太芳子才十五岁,正值青春年华,碰巧周作人的弟弟周建人刚失去了初恋女友,因为病痛,她离开了人世,这让周建人心情十分低落,陷入了情感的低谷。而温柔的羽太芳子对周建人特别体贴,时间一长,两人之间便产生了感情,后来周建人就娶了羽太芳子做老婆。
【浪漫的开端并没有带来好的结局,一家人不欢而散】
听起来是不是很梦幻?但故事往往开头很甜,结尾就不一定了。鲁迅回想起羽太信子,总觉得她性格太强硬,花钱也大手大脚。所以后来鲁迅就搬出了那座宅子,自己找地方住,跟弟弟周作人也不再来往了。
后来,周建人也搬家了,他是因为想去上海闯事业才走的。可羽太芳子既不想离开北京,也不想和姐姐分开。这样一来,他俩就分隔两地了,时间一长,感情也就慢慢变淡了。结果,周建人喜欢上了别人,另娶了妻子。
羽太芳子被周建人甩了,她姐姐信子当然气不打一处来。周作人呢,既是周建人的亲哥,又跟周建人是郎舅关系,他到底会站在哪一边呢?
一般来说,哥哥帮自己的亲弟弟是理所当然的,但周作人却帮起了他的小姨子。甚至在解放以后,他还帮羽太芳子写了一份言辞很重的状子,把弟弟周建人告上了法庭,原因是周建人在没和羽太芳子离婚的情况下又娶了别人,这明显犯了重婚罪。
尽管法院最终判定周建人清白无罪,但周家的两兄弟之后就没再联系过,就连老朋友想劝和也不知从何说起。有人想硬把两人拉在一起聊聊,却发现他们面对面却没什么话说,只剩下沉默。
感情的事很难分出个对错来。对周作人而言,羽太信子就像他生命里最亮的那颗星,她把家里家外都照顾得无微不至,让他只管享受美好时光就好。
所以说,他觉得弟弟也能这样。但周建人的经历跟他不一样。在两位兄长出国后,周建人留在国内,一边料理家务和照顾老人,一边自学成长。他的独立心比周作人强多了,肯定不甘心一辈子都让老婆照顾。芳子得不断努力才能跟上他。因此,他们的跨国婚姻注定走不到头,就连跟哥哥的亲情也因为婚姻失败而变淡了。这肯定是兄弟俩一开始都没想到的,不得不说,这婚姻真是段不幸的缘分啊!
